最近看了看徐峥导演主演的电影《逆行人生》,只能说确实是电影,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后,营养价值有限,也没有客观反映外卖员的真实生活。
如果用一句话讲完这部“苦情片”,就是一位中年失业的程序技术骨干男人,迫于家庭房贷的压力,选择送外卖,一步步走出生活低谷的故事,最后还留了个尾,利用外卖之余开发的“路路通”app被集团老板看上……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先后采访了近20名外卖员和商家,对外卖行业做了一次“浅”市场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这次调查的样本只有这么大,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反映整个市场,供大家交流,文中观点只代表个人观点。
1 毕业生涌入外卖“大军”
此前我们做过一期节目,今年的毕业生1179万,就现在的劳动力市场而言,是远远消化不了的。表面上,我们会看青年失业率;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失业率这个数据还需琢磨琢磨,身边有多少失业的多少被裁员的,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这1179万毕业生怎么办?被裁失业的员工怎么办?
于是,市场上就有了“男生毕业送外卖,女生毕业做直播”的说法,也有“男人的尽头是送外卖”的说法,在我们跟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普遍对就业市场不乐观,一个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只有3K-4K,这是我们十年前都不敢想的。广东省的数据显示,2022年(时间应该没记错)外卖员的本科率达到30%,10个外卖员中至少有3个是本科生。
更有一种戏称,新时代的“吉祥三宝”指的是“外卖、网约车、快递员”;“铁人三项”指的是“保安、保姆、保洁”,这些都是现在就业大热门。但是,外卖市场、快递市场也会饱和,“僧多肉少”蛋糕就这么大,外卖员的单价自然就越来越低。
2 十问外卖市场
通过这次初步的市场调查,我们发现现实和电影演绎的还是有很大出入,甚至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导性。特别是对于毕业生而言,在就业选择上要慎重,尽量不要进入大部分外卖员所说的“临时过渡”时期。
第一问: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似乎大家都知道,最后选择了“妥协”、选择了“躺平”,也就不再在乎到底为不卫生了。通过我们的调查,外卖餐饮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小作坊不用说,平台上有多少商家是有堂食门店的,这些小作坊可能就是一个不足5平的店,里面是怎么操作的,不得而知,都被挡在“一帘之后”。如果你认为大品牌商家就没问题了,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从概率上讲,大品牌大餐饮出问题的概率是会低一些,但是我们实际暗访过程中,不乏大品牌商家是把外卖餐和堂食餐是分开的,外卖取餐的地方比小作坊也强不了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市场调查过程中,真真的发现了“高科技”与餐饮的“完美结合”,所谓高汤,也就是几种粉末的调制出来的罢了。而且,现实中的外卖员不会在乎你的餐会不会受“二次污染”,起码在我们看到的,什么热饮冷饮分开放,不存在的。
第二问:骑手安全问题
《逆行人生》中我们看到演员的飙车技,觉得很过瘾,但这在现实中根本不得行。真实的外卖电动车质量绝对没有电影中的那么好,摔了之后还能接着跑,电动车很单薄。采访的过程中,一个02年的小伙子,此前是做美发的,刚跑第一天,遇上小雨天气路面打滑,就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腕都磕破了。相当一部分的电动车轮胎是没有抓力的,只要路面有一点水,必定打滑,稍不注意就会摔跤。闯红灯、逆行,这些都是外卖员的必备技能,这些都是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第三问:骑手保障问题
既然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存在这么多的危险因素,那保障做得到位吗?入职劳动合同有的签了,有的压根儿没见过;有保险,每天六块多钱,骑手自己缴纳,做一天缴一天。电影中,骑手摔了之后,不但没有照顾,爬起来接着跑,不然后面的订单都会超时罚钱,这点不一样,对于全职的骑手而言,后面是有站点保障的,有任何问题,站点都会帮着解决,比如送餐过程中出问题,可以联系站点把剩余的订单转出去,自己专心处理当前的事情。再说骑手的职业健康问题,又有多少人关注呢?
第四问:骑手薪资问题
电影中,徐峥第一个月好像拿了四千多块钱,这在现实中第一个月要想拿到4000,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影中,外卖员有基本工资1800,每单最低6块钱,我们调查的这个区域,外卖员是没有基本工资的,做多少拿多少,刚去的员工一单4.2元,还要扣去租车的600一个月,外卖装备350一套(头盔、餐箱、工服)。这里要吐槽一下平台的装备收费,成本价有多少要卖给骑手350,还不能租直接默认购买,也不一定是全新的一套,350骑手得跑多少单?
关于跑单量,一个月跑2000多单那真的是“拿命跑”。一个失业的小伙子做了21天,每天早九晚十,跑了700多单,到手3100块钱左右。这算是跑的厉害的,大部分第一个月也就2000左右,站点的“单王”也没那么多,在1700单左右,绝大部分的“老”外卖员的工资在6000块钱。
第五问:商家内卷问题
我们和很多商家交流过,既有连锁的餐饮品牌,也有路边的小商贩,今年的环境比去年要差得多。一个连锁餐饮品牌店长告诉我们,刚接手店面的时候每天的营收还有1万,今年只有5千了;一个做烤鸭的商家告诉我们,去年外卖平台的订单量每天还能过百,今年有50就不错了。整体的环境在走下坡路,商家也越来越卷,特别是随着毕业季到来很多小白进入这个餐饮行业,价格战也就开始了,把整个行业的利润压到极致了,一条50米的美食街,做炒饭炒粉的就有6家。
第六问:平台抽佣问题
平台抽佣向来是个大问题,前几年闹得比较厉害,平台收敛了一些,但是根据商家描述的,抽佣高似乎一直没有解决,而且我们特意查了平台公司的财报,这两年关于佣金收入有大幅增长。一单20块的外卖,最后到商家手上可能就12块钱左右。而且,平台对于商家的要求严格苛刻,如果想获得平台的流量支持,那么就必须挂满12个小时。
这里题外说一下平台的评价机制,消费者可以给外卖员、商家“差评”,可并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礼貌的上帝”,为什么不能引入互评机制?消费者、商家、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互评,建立一个三方的评分信任机制、
第七问:平台定价问题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顾客堂食,而不是外卖。一单外卖下来,同样的餐,商家最后到手的比堂食要少得多;从顾客的角度来说,外卖的单价也比堂食要高,除了“薅羊毛”的情况。消费者明明知道外卖上的标价比堂食的价格都有上浮,但也习惯了;商家明明知道外卖挣得少,但少挣总比没有好。
第八问:送餐计时问题
电影中,我们看到外卖员经常因为超时被扣钱,辛辛苦苦跑一天最后倒扣90元。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这个倒计时机制也被很多外卖员诟病,不忙的时候轻轻松松送餐,忙的时候加上倒计时,骑手的心率就会上来;不过也没电影中那么惨,特别是恶劣天气的超时都是可以申诉的,平台会提醒骑手“注意安全”,顾客也会理解。其实,有关注欧美、台湾等地外卖市场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们送餐是没有计时机制的。而且大部分的商家、保安对外卖员还是很友好的,能方便的就会方便大家。
第九问:系统派单问题
电影中,徐峥开发的“路路通”可以解决骑手找路麻烦。骑手在送外卖的时候,平台会通过算法提供送餐最优路径,一般来说,技术支持还不错也够用。系统在不断优化升级,据有的骑手说道,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系统基本上就垮了,遇到大雪大风大雨的天气,骑手不想上线,这个时候单量往往会临时剧增,骑手的数量却在减少,系统的派单系统就会出现紊乱,东一单西一单,骑手的送餐难度大增。一款产品好不好,不是看它在一般环境下的表现,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完美表现,所以平台要加强优化产品,为消费者、为骑手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第十问:电池利用问题
国外点外卖都是要提前一两小时准备,国内点外卖半小时就能送到手,我们觉得国内外卖之所以能这么“快”,在于国内的电池量大,可以完全满足两轮电动车的电池需求。国内的电动汽车电池到80%的利用率时,就会被强制“退休”,然后就进入梯次利用阶段,这部分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来的电池就会流入使用标准没那么高的“老头乐”和两轮电动车,所以,在国内基本看不到骑自行车送餐的。这部分电池的标准还没建立起来,质量参差不齐,一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 关于电影
最后说回来电影,从电影的角度看,《逆行人生》或许是一部好电影;但从调研之后的体会出发,我们更需要纪录片,去反映一个行业的真实情况,去观察从业人员最真实最质朴的生活,而不是过度电影化。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