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用 PortfolioVisualizer 做了 2016~2025 的回測,與其單純持有 全倉QQQ(100% QQQ)相比,透過 433配置(保守)(40% QQQ + 30% QLD + 30% BIL)和 442配置(激進)(40% QQQ + 40% QLD + 20% BIL)的多元分散,能在相同或可承受的風險水準下顯著提升年化報酬、Sharpe Ratio 及 Upside Capture,同時降低最大回撤與縮短復甦時間。以下將依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產配置角色、風險調整後績效與回撤表現,詳述三者勝出原因。

資料期間:2016/01/01–2025/03/31;來源:《Backtes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回測報告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與分散優勢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基礎

  •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指出,透過同時持有多種不完全相關的資產,可在不增加整體風險的情況下,達到更高的組合報酬;或在維持報酬的同時,有效降低波動度與回撤幅度​

  • 持有相關性低的資產(科技股 vs. 槓桿股 vs. 短期公債),可透過不同市場環境下的負相關或低相關性,減緩單一市場劇烈波動的衝擊。

股債低相關性帶來風險緩衝

  • 美股與美國短期公債之間的相關性常常趨近於零,甚至在市場劇烈波動期間呈現負相關,能於股市下跌時提供緩衝,降低組合整體回撤

  • 分散後的 433配置(保守)442配置(激進) 於相同回測期間內,Sharpe Ratio 分別達 0.86、0.85,與全倉QQQ 相當;而 Sortino Ratio 更提升至 1.43,顯示其在下行風險管理上優於單一 QQQ。


三組合資產角色解析

組合成分及其角色

Invesco QQQ Trust (QQQ)

QQQ 追蹤 Nasdaq-100 指數,主要涵蓋市值前百大非金融公司,科技與成長股佔比超過 70%,提供穩定且持續的長期資本增值潛力​。

ProShares Ultra QQQ (QLD)

QLD 為日內兩倍槓桿 ETF,旨在放大每日納指正向表現 2 倍,能在多頭市場中顯著提升上行報酬,但同時也會加劇下檔損失,適合作為短期增強收益工具​ProShares ETF投資。

SPDR Bloomberg 1–3 Month T-Bill ETF (BIL)

BIL 投資於剩餘期限 1–3 個月的美國國庫券,幾乎無利率期間風險且流動性極高,是市場動盪時的短期避險首選,能在股債同跌時維持資本價值。

📊 資產配置

投資組合 依序為

Portfolio 1

QQQ(納指100) 100%

**QLD(QQQ 2倍槓桿)**0%

BIL(短期公債) 0%

Portfolio 2

QQQ(納指100) 40%

**QLD(QQQ 2倍槓桿)**30%

BIL(短期公債) 30%

Portfolio 3

QQQ(納指100) 40%

**QLD(QQQ 2倍槓桿)**40%

BIL(短期公債) 20%


分析與觀察

Portfolio 1(單純QQQ)

  • 相對穩定、簡單的配置方式。

  • 雖然回報比不上 Portfolio 3,但風險相對低且 Sharpe Ratio 也不錯。

  • 適合不想使用槓桿的長期投資人。

Portfolio 2(433配置(保守))

  • 最佳 Sharpe 與 Sortino Ratio,代表風險調整後報酬相對穩定。

  • 加入 BIL 提供一定緩衝效果。

  • Drawdown 恢復時間最短(2022年的回檔只需7個月復原)。

Portfolio 3(442配置(激進))

  • 報酬最高(20.37%年化),但波動與最大跌幅也最大。

  • 高比例的 QLD 提供強勁上漲動能(Upside Capture 148%)。

  • 適合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分散配置的風險調整後表現提升

Sharpe Ratio 與 Sortino Ratio

  • Sharpe Ratio 衡量投資組合超額報酬對單位風險的補償程度,分散後的 Portfolio 2 與 3 相較單一 QQQ,分別提升至 0.86 以上,顯示同風險下獲得更高報酬​。

  • Sortino Ratio 只考慮下行風險的指標,Portfolio 2 的 Sortino Ratio 高達 1.43,比 QQQ 的 1.39 更具下檔風險管理優勢​。

Upside / Downside Capture

  • Upside Capture Ratio:Portfolio 3 能在市場上行期間捕捉 148% 的基準報酬,顯示槓桿部位有效放大多頭收益​。

  • Downside Capture Ratio:BIL 等避險部位在下跌市況中幾乎不受影響,顯著降低組合下檔捕捉率,緩衝總體回撤​。

主要績效指標比較

資料期間:2016/01/01–2025/03/31;來源:《Backtes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報告


回撤與復甦比較

  • 2022 年

    • 全倉QQQ 最大回撤 -32.58%,復甦時間約 12 個月

    • 433配置(保守) 最大回撤 -30.77%,復甦時間僅 7 個月

    • 442配置(激進) 最大回撤 -36.96%,復甦時間約 12 個月

  • 2025 Q1

    • 全倉QQQ -8.28%|433配置 -8.47%|442配置 -10.33%|Vanguard 500 -4.31%

2022 年最大回撤

單一 QQQ 在 2022 年經歷最大 32.6% 回撤,需約 12 個月才能收復失地;而 Portfolio 2 動用 BIL 配置後,最大回撤降低至 30.8%,且只需 7 個月即可回升,顯著縮短逆境持續時間。

槓桿長期衰減效應

雖然槓桿 ETF(如 QLD)可在短期大幅提升回報,但由於每日再平衡機制,長期持有易產生衰減,使其長期表現不及理想倍數回報,故須搭配其他資產平衡風險​。


業界觀點與實踐案例

40/30/30 配置框架

  • WealthManagement 指出,將 40% 股票 / 30% 槓桿股票 / 30% 短期公債 的配置,能在當前市場環境中提升風險調整後報酬,兼顧增長動能與安全邊際​。

當前市場資金流向

  • Reuters 報導顯示,槓桿 ETF 於 2025 年 4 月吸入突破 100 億美元,反映投資人積極利用波動機會,但同時伴隨長期持有風險警告​Reuters。

  • Business Insider 分析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可能使股票與債券同跌,突顯短期 T-Bill 於避險與流動性管理上的重要地位​。


結論與建議

多元分散降低風險

結合低相關公債與高增長股票/槓桿部位,可在市場逆風時大幅緩衝回撤,同時保有上行潛力。

風險調整後報酬提升

從 Sharpe、Sortino 及 Capture Ratio 指標均顯示,分散組合勝過單一 QQQ。

搭配槓桿與避險工具

短期採用槓桿 ETF 放大多頭動能,並以 T-Bill 作穩健現金池,兼顧收益與安全。

建議配置

  1. 全倉QQQ:策略簡單,長期成長穩定,但缺乏緩衝機制。

  2. 433配置(保守):槓桿與公債兼備,風險/報酬平衡最佳,適合中度風險承受者。

  3. 442配置(激進):報酬最高但回撤也最劇烈,僅建議高風險偏好者。

資料參考

https://www.portfoliovisualizer.com/

https://www.wealthmanagement.com/alternative-investments/the-case-for-the-40-30-30-portfolio?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www.kkr.com/insights/regime-change-benefits-private-credit-traditional-portfolio?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m/modernportfoliotheory.asp?utm_source=chatgpt.com

Mirror文章信息

Mirror原文:查看原文

作者地址:0xdBb4466877591d5cA18C245789D72A1Bd8618Afe

内容类型:application/json

应用名称:MirrorXYZ

内容摘要:aq79tPn36K4jP4rdGoJr6rhOhxpqsohEPUiELZhsX9k

原始内容摘要:fgynePrpRyvt44GBHzB7Isw9hihicZ_9FEU7rISojH8

区块高度:1680061

发布时间:2025-05-29 09: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