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國際(Crypto International)玩家
玩家美國
依然佔據極大優勢
-
現在的中心化、石油美元體系,未來的去中心化、電算美元體系,不論是石油、晶片等等關鍵資源與技術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中,因此萬事俱備、就只欠缺電力。美國在能源領域同樣佔據優勢,無論是頁岩油氣革命帶來的化石能源主導權,還是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創新優勢,都使其有望在未來的能源競爭中佔得先機。特別是在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等領域,美國的研發實力和產業基礎都處於世界前列。這將為其在電算美元時代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在電力能源方面,我不覺得美國有什麼優勢,因為AI需要增加總量,非分散風險或減少損耗不是需求。)
-
美國的優勢是,美元的市場信心充分,本來就有廣泛流通與眾多用戶,比起中國、俄羅斯等等競爭者,得重新發展新貨幣用戶,舊美元用戶轉成新美元用戶也比較容易。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的地位,得益於美國強大而穩定的經濟實力、完善而透明的金融市場、以及長期積累的信用基礎。這使得美元在國際貨幣競爭中佔據了「先發優勢」。即便是在加密貨幣時代,這種優勢也不會輕易喪失。畢竟,貨幣的本質是信用,而信用的建立需要長期的制度積澱和文化沉澱。其他國家要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與美元比肩的貨幣信用體系,難度不可謂不大。
中國的優勢就是,中國人民幣會隨者中國商品一起流通擴張,那麼世界各國與世界人民,比較依賴中國商品、還是美國美元??世界人民比較依賴中國商品、就會連帶依賴中國人民幣,世界各國比較依賴美國美元、就得連帶依賴非中國商品。單純只比貨幣、美國居於優勢,貨幣與商品一起比較、中國居於優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其製造業體系的完整性和競爭力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這使得人民幣在貿易結算和商品定價中的地位不斷升。特別是在東亞地區,人民幣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貿易結算貨幣。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內需市場的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可能會進一步加速。但我們也要看到,貨幣的國際化不僅取決於貿易因素,還取決於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資本項目的自由化程度、匯率機制的靈活性等諸多因素。在這些方面,中國與美國還存在一定差距。
-
競爭對手中國、俄羅斯,除了無法獲得關鍵晶片資源,還被人權標準排除在外,除非他們願意改變國家體制、符合人權標準。對於競爭者中國、最為困難,因為共產黨堅持一黨專政、以無神論壓制宗教,如果這一些都開放了,還接受去中心化、完全私有化,必然就是中國內部有變了。中國和俄羅斯在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和加密規則制定方面,確實面臨著體制性挑戰。一方面,它們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受制於人,難以獲得先進的晶片等資源;另一方面,它們在人權、法治等價值理念上與西方存在分歧,面臨著規則和話語權的壁壘。特別是對中國而言,如何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同時,適應加密時代去中心化、私有化的趨勢,如何在堅持意識形態安全的同時,擴大宗教信仰和文化表達的空間,將是一個需要智慧應對的時代命題。這考驗著執政者的政治智慧和制度創新能力。
-
全世界共約 8 0 億人口的互聯網產業市場,美國的高科技跨國企業依然佔據主導權,只是現在面臨中國的後來趕超、頗有壓力,比如:抖音、Shein等等。除了中國、美國以外的玩家,印度、俄羅斯、歐盟等等,在互聯網高科技產業領域,幾乎沒有任何的建樹。美國互聯網巨頭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建立在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以及成熟的商業模式基礎之上。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憑藉著海量的本土市場、靈活的商業模式、以及政府的戰略扶持,正在快速崛起,對美國企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短視頻、電商等領域,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但是總體而言,美國在操作系統、晶片設計、云計算等底層技術領域的優勢依然明顯。其他國家在互聯網產業領域的確乏善可陳,但也有值得關注的個別案例,如印度的軟件外包產業、俄羅斯的資安產業等。未來的競爭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政策選擇和資源投入。
-
這種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產業,剛好中國企業被中國政府的體制限制、無法參與競爭,由於中國的體制就連 I N G O 的發展都倍受限制。中國在建設數字經濟的同時,也在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從反壟斷到數據安全,從內容審查到金融去槓桿,一系列政策舉措都反映出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擔憂和焦慮。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國際競爭力。而在 I N G O 發展方面,中國政府更是採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擔心 I N G O 會對其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威脅。這種體制性限制,使得中國在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和加密規則制定方面處於被動局面。
此時,去中心化 V S 中心化,去中心化對中心化就形成了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間的較量,是加密時代國際格局演變的基本邏輯。
去中心化力量以分散、對等的結構優勢,對中心化力量形成了「圍而不攻」的態勢。它們通過構建技術壁壘和話語壁壘,切斷了中心化力量的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而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對其形成「去中心化包圍」。這種「圍攻」不是傳統地緣政治意義上的軍事圍堵,而是網絡空間意義上的算力博弈。在這場博弈中,Cyber Power將成為制勝的關鍵。它代表著一種新型國家綜合實力,其核心要素包括算力規模、技術水平、產業生態、制度環境、文化軟實力等。
最後結合地緣政治領域的話,很容易就得出一個結論: 美國獨立、新大陸霸權、去中心化;圍攻;中國統一、世界島諸強、中心化。從地緣政治格局看,美國所代表的海權力量與歐亞大陸的陸權力量之間的對抗,是貫穿現代國際關係史的主線。在數字時代,這種對抗呈現出新的特徵。美國依託其在科技創新、金融主導、文化輸出等方面的優勢,推行一種去中心化的網絡化戰略,試圖從「線下戰場」轉移到「線上戰場」,對以中國、俄羅斯為代表的世界島中心化力量實施Cyber Power的圍攻。
基於算力、看不見的壁壘與金流,壁壘以圍、金流以攻,這就是加密國際的Cyber Power圍攻之勢。
解決美國國債問題解決方案
美國政府,稅收不抵支出、就持續舉債,而後稅收不抵債償、只好借新還舊,但是借新還舊面臨舉債上限、調高舉債上限卻又因為政黨惡鬥擱置,況且借新還舊還是得支付利息、現狀是連利息都快要支付不起。這種「債務陷阱」反映了美國財政金融體系的深層矛盾。一方面,美國政府為維持全球霸權地位和履行社會福利承諾,不得不持續擴張財政支出;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稅基侵蝕嚴重,財政收入難以支撐龐大開支。在這種情況下,不斷舉債成為權宜之計,但也埋下了長期風險的隱患。一旦債務規模失控,不僅會影響美國自身的金融穩定,也會對全球經濟造成系統性衝擊。
美國政府,只擔任NFT國際票據的保證人、不擔任出票人,就可以避開舉債上限問題。但這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因為市場對於政府信用的風險價值判斷、有所上限。也就是說,舉債上限來自於政府管制、市場信用兩者,政府管制可以避開、市場信用則避不開。通過發行NFT國際票據,美國政府可以巧妙地繞開國會設置的舉債上限,在法律和技術的夾縫中為自己創造更大的財政空間。但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因為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債務基本面。市場對美國政府信用的風險定價,歸根結底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美元的國際地位、以及美國政治的穩定性。一旦這一些基本因素發生動搖,市場對美國政府信用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制約美國的舉債空間。
那麼,NFT國際票據這一個創新融資工具,如何解決美國的債務困境?
許多美債是以票據形式發行,而無息票據、見票即付、無到期日就可以當作是一種美鈔,所以美債可以採取NFT國際票據這一種方式轉為美元,美國政府就不必向債權人支付利息,透過轉換免息避免付息跳票風險。將美債轉換為NFT國際票據,確實可以幫助美國政府,減輕債務利息負擔,緩解償債壓力。這種「債轉幣」的操作,本質上是一種債務貨幣化。它通過增發貨幣來填補財政赤字,從而將債務風險轉嫁給了貨幣持有者。從短期看,這種做法或許有助於美國政府渡過難關,維持全球霸權地位。但從長期看,它可能會侵蝕美元的信用基礎,加劇全球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畢竟,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美國良好的債務履約記錄之上。一旦這種信心動搖,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就可能面臨挑戰。
這種加密國際的P2P 美元,理論上在世界各地,將會擁有 80 億自然人用戶、數不盡的公司法人用戶,帶來的就是市場擴大與對於政府信用的風險價值判斷、上限擴大,這樣子政府又可以印更多鈔、借更多錢了,同時有助於擴大美元國際使用範圍和使用規,將極大提升美元的網絡效應和市場價值。它意味著對美元的需求會持續增長,進而擴大了市場對美國政府信用的風險容忍度。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似乎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舉債,因為它擁有更為雄厚的「輸血」來源。
但問題在於,債務的可持續性歸根結底取決於償債能力,而不是市場的風險偏好。一味依靠擴大貨幣發行量來維持債務周轉,只會加劇債務負擔,最終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信用危機。這是美國在推進P2P美元時需要審慎對待的風險點。
通過測算全球自然人和企業法人對P2P美元的潛在需求量,我們可以大致評估P2P美元可能創造的信用價值增量。按照你的算法,假設全球8 0億人每人持有1000美元、無數企業每家持有無數美元,則P2P美元的總需求量至少在80000億美元以上,這將大大拓展美國的信用價值邊界,為其印鈔、舉債提供更為寬裕的空間。
但在現實操作中,我們還需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全球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群,對P2P美元的接受度和使用需求是有差異的。第二,各國政府和企業持有P2P美元的意願和規模,也會受到政策環境、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第三,P2P美元發行規模的擴張,可能會對其他主權貨幣形成擠出效應,引發貨幣競爭和金融市場波動。因此,信用價值增量的具體規模,還需要在實踐中審慎評估、動態調整。
如此一來,就解決了美國國債問題,美國政府可以繼續印鈔。一個自然人的一生,所蘊含的經濟價值,絕對不可能只有 1000 美元,所以只要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可以綑綁世界人民用戶,美國的C2C美元⮕美國的P2P美元,美元霸權將會贏來質的飛躍。反之,美國的敵人若是迎來質的飛躍,美國就可以準備當世界老二、迎接中國秩序了。P2P美元的發行,為美國開闢了一條化解國債困境、鞏固貨幣霸權的新路徑。通過將全球用戶“綁定”到美元體系,美國不僅可以躋身擴大美元需求,還可以進一步主導國際金融遊戲規則。由於每個自然人一生創造的價值遠不止 1000 美元。如果美國能夠將這種價值轉化為對美元的使用粘性和鎖定效應,那麼美元霸權就有望實現新的躍升。
當 ”C2C美元”升級為 ”P2P美元”,它所依託的就不再是簡單的主權信用,而是一種制度和網絡意義上的 “共識信用”。這種共識信用一旦形成,就具有極強的慣性和排他性,很難被其他貨幣所撼動。但是如果美國在新一輪貨幣競爭中失去主動權,讓其他國家搶佔先機,建立起更加先進、更加普惠的數字貨幣體系,那麼美元的國際地位就可能面臨重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麼選擇接受“中國秩序”,要麼就只能甘當 “世界老二”。這將是美國在加密國際時代面臨的重大抉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