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兰州大学官微发布消息,其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根据其官网的数据,截至目前,兰大现有本科生20804人,研究生总人数20960人(硕士15403人,博士5557人)。
消息一出,“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高校招生引争议”、“本研倒挂”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不仅是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出现了“本研倒挂”的情况。2024年,中国科技大学招本科生2024人、研究生(含博士)约1万人;中科院大学招本科生430人、硕士研究生超1万人。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的在校研究生(含博士)数量已经达到了本科生的37倍。
“本研倒挂”现象的背景与原因
“本研倒挂”现象在985/211高校中比较突出,近年来,开始向非985/211高校蔓延。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排名前列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今年研究生新生人数都超过了本科生新生,其比例分别是2.37、3.19和2.84,而在今年新生人数方面出现“本研倒挂”现象的985/211高校数量更是超过了40所。
1、青年失业率走高
不可忽视的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2月,中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4.6%和15.3%,远高于同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8月份的劳动失业率更是高达18.8%,创今年以来新高。面对“毕业即失业”的风险,许多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延缓就业压力。这种“避风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2、就业市场越来越“卷”
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设置了更高的学历门槛,甚至一些原本只需本科生的岗位也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学历贬值”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本科生的焦虑感,促使他们纷纷投身于考研大军之中,以求在未来职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授表示,“现在的就业环境不好,别说是本科生了,就连研究生也很难找到适配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只是为了生活而‘随便’找份工作。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苟且’生活,要么就是选择读研避过这段时期。这样一来,劳动力市场的门槛也就随之调高,越来越‘卷’”。
3、高校研究生规模扩招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回顾过去十余年,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 2021年则达到了近117.65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20.7%,创下近年增长新高。同时,研究生扩招呈现出一个鲜明的趋势——集中在基础学科和国家关键急需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理工农医类的硕士招生规模占比60%,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
“本研倒挂”现象的社会影响
1、挑战现有的教育资源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激增,高校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的新挑战,导师增长的速度严重落后于研究生增长的速度。师资短缺、宿舍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每位研究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正如广州公布的数据那样,10个外卖员中有3个是本科生,1个是研究生。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上大学不再难,公众对接受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教育当然也有更新的期待。此外,“本研倒挂”现象还对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人们对高等教育传统的认知框架,即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另一方面,它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思考如何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
3、躲避就业,生育率咋办?
我们必须承认,有部分本科毕业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着读研,此前一项调查显示,本科生的毕业去向选择,一个是公务员,另外一个就是研究生,这也是研究生数量走高的原因之一。正常来说,本科毕业22岁,研究生毕业25岁,在适婚年龄选择读书,这会如何影响我们日益走低的生育率?我们预测,不久将会出台“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政策,并配套生育福利。
如何正确看待“本研倒挂”现象?
1、研究生数量其实不多
以上我们谈论的“本研倒挂”现象主要出现在985/211院校中,并不是高等院校的普遍现象。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普通本科招生478.16万人、研究生招生130.17万人,总体而言本科生数量仍高于研究生。从研究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看,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来看,研究生远远没有达到过剩的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截至2022年,全国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口占比不到1%。而2018年,美国成年人口中,8.8%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科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
研究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躲避就业、提高文凭而读研。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保证研究生的质量?从校方来看,提高师资力量,有能力去培养更多的研究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从学生角度来看,真正以学术研究为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针对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改善教学设施等措施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合理规划招生规模,避免盲目扩招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教育质量下降。
3、需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如果读研是本科毕业生出于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继续深造以获取专业领域内高精尖的知识体系,那么研究生数量的增长,“本研倒挂”或许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躲避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而选着读研,或者说只是为了让失业率的数据好看一些而扩招研究生,那么我们应该真正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正视现在的失业率问题,并解决它。
“本研倒挂”现象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既是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长的反映也是高校扩招政策和教育资源配置变化的结果。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认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