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北京的书展上惊喜的买到了大陆新出版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写的《四大圣哲》。
最近在第二遍读,顺便整理部分笔记分享出来。
在很多年前,喜欢的书画家林糊糊在谈到“信仰”的视频里提到说:
“这本书是用哲学家的角度来描述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的一生以及他们的观点。这本书的基础的角度是说,所有的宗教形式其实是在历史中逐渐生成的,但是回到创始者的原点,其实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包括道教其实也是这样,老庄最初也是一个哲学家的角度,身处在一个时代里,对这个时代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出路。”
“哲学原点”的观念一直有影响到我,所以当遇到诸般人生难题、或者自己想不通现状、心理状态差的时候,我总想说,还是得去源头、找这些几千年来最智慧的人去“对话”,找答案。
最近家中老人生重病,自己身心折磨、照顾的人也是力不从心。想到自己将来是否也要遭受这样的痛苦,难免恐惧和担忧。同时另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死亡。
苏格拉底是书里提到的第一位哲人,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他就是哲学史上向死而生第一人。
“那些恐惧死亡的人自以为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事。他们把死亡当成最大的恶兆而恐惧殊不知,那也可能是最大的好运。
死亡的两种可能情况都不坏:它或是等于虚无,失去一切知觉,就像无梦的安眠,因而永恒并不长于一夜;它或是灵魂迁往某处,与一切死者会面“。”
困惑的时候,读书之外,1对1的对话也是很好的启发方式
关于对话,交谈对人生是必要的。是不是在面对很多问题时,跟不同的人1对1的聊天,能获得很多启发,因为1对1相对更私密,更容易深入。真理往往通过这样的交流从自己的脑中浮现,这也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真理只能孕生于自己思想的内在觉悟“
最后是关于“信仰”,糊糊说,
“我觉得我自己的信仰比较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那个派,他说他相信不同的宗教指向的原点是一样的,他更倾向于相信那个去除掉这些文化形式的原点,也对所有的信仰保持敬意,保持欣赏,这是派的角度,我也比较认同他这样的信仰的方式。”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 对哪个感兴趣看哪部分,毕竟哲人的思想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也欢迎我们随时取用。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