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布式系统里,有一个CAP定理,就是一致性(C)、可用性(A)和分区容错性(P)是不可兼得的。

在区块链领域,也有一个类似的翻版,即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是不可兼得的。

简单理解,去中心化代表了网络节点的数量;可扩展性代表了网络的性能,即我们常说的TPS;而安全性代表了作恶的代价,代价越大,作恶的动机就越弱,愿意作恶的节点就越少,就越安全。

在我看来,这是CAP定理的另外一种说法,区块链本质上其实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就和颜色空间可以用RGB来表示,也可以用CMY来表示一样的,只是选择的基底不同而已。

比如,比特币网络,从CAP定理的角度看,主要保障的就是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一致性就会相对差一点,所以分叉是必然的事情。

从不可能三角的角度看,是选择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所以可扩展性就很差,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网络的TPS只有7左右,如果真的如比特币的愿景所期待的,成为一种电子现金,那么这个TPS可以说是完全没法使用的。

虽然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看起来都是一个三选二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只能是二选一,比如从CAP的角度,P,即分区容错性是没法不选的一个维度,因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没有人能够保障所有的节点、在所有的时间都不出问题。

又比如从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角度,安全性是毋庸置疑要保障的,一个没有安全性的区块链就没用使用的价值。

甚至,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是始终要保证的一个维度,否则就失去了区块链的初心,所以,可扩展性就常常成为了最容易被妥协的维度,不信,你看看,这么多年了,号称比特币杀手,以太坊杀手的项目多如牛毛,个个号称TPS成百上千,最后什么情况大家也看到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一个万年老大,一个千年老二,江湖地位固若金汤。

这个选择对应到CAP定理中,通常的选择就是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没法,系统设计出来就是要让人用的,在去中心化的大旗(注意,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是有区别的,去中心化比分布式更严苛)不能倒下,只能牺牲一致性了,因为去中心化的情况下保证一致性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远高于保证可用性的代价。

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样,比特币网络就是这样干的,事实上,以太坊也是。

PS. 补充一下,现在很多区块链选择了PoS类共识,尤其是DPoS类,对去中心化选择了一定的妥协,有机会我们再聊

说了这么多,终于回到今天的正题上了,那就是,分叉。因为对一致性的妥协,所以分叉是一定会出现的事情。最大的差异在于分叉时间的长短。

这种由于分布式系统特性所带来的分叉,一般我们称之为**软分叉,**这种分叉一般有以下几个特性:

  • 必然性:

所谓必然性,就是之前讲到的,这是由于CAP定律所带来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发生的。

  • 收敛性:

所谓收敛性,就是,这种分叉一定会被解决,也就是,最后一定只有唯一一条分叉被大家所接受和最终认可,这种认可方式,可能是赢者通吃,比如比特币采取的最长链原则(哪条分叉最长,大家就认哪条,6个区块以后看结果),也有可能是友好沟通,比如有的项目会采用DAG(有向无环图),尽量把几个分叉的状态进行合并。

关于软分叉的事情,就讲这么多了,下面该讲的,就是区块链世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件之一,硬分叉

由于大部分区块链项目采取的都是公开的原则,所以源代码大部分都是开源的,这就给了硬分叉天然的种子,因为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那这套源代码改几个名字和参数,自己再发行一条链。

当然了,这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之为山寨,当年很多人都拿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代码改改,发行过自己的链,甚至圈了很多钱,这种行为我肯定是不鼓励的。

但是,山寨的一般不会把自己当作正宗的分支,这点项目方自己也很清楚,严格来说,像莱特币、之前被马斯克带火狗狗币,都属于比特币的山寨币。除了代码是抄,不对,借鉴了比特币,其它的都和比特币没有关系。

而硬分叉的严重程度就在于,分叉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的,对方才是分叉出去的,是不具备合理继承性的,分叉的主要出发点在于整个社区的意识形态或者认知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跟技术多半没什么关系,和CAP定理也没有任何关系。

以以太坊在2016年的著名分叉为例,当时以太坊上一个知名的应用,the DAO,发生了资金被盗事件,为了追回被盗的资金,有人提议了让区块状态回滚,简单的说,就是不承认资金被盗的区块开始的一切发生的事件,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这违背了区块链code is law 的原生精神。

较真来说,回滚意味着是在颠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而不回滚又是对犯罪的妥协。

你是不是以为后者才是正统?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由于以太坊的创始者V神支持回滚,所以这段历史被改写了,成为了新的以太坊,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ETH。

而坚持区块链精神的那帮人,拒绝接受这种现象,依然维持原来的链,是的,那段记录了这段历史的链,也就是现在的ETC,两条链都同时存在,并且,都认为对方才是背叛,这就是传说种的硬分叉。

当然了,由于得到了V神的支持,ETH确实是发展的更好一些,多年过去了,ETH也在市场表现中被认为是以太坊的正统,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也应该像哪些不妥协的人致敬,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区块链精神。

事实上,比特币也发生过几次硬分叉,不过由于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很早就大隐隐于市了,从来没有露面过,所以比特币的分叉大多是由矿工发起的,也同样是社区用脚投票,自行选择支持,最后市场表现来决定谁胜利。

依然要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胜利,通常反映的结果是token的价格,事实上,在精神上,就如刚才说讲的,都认为自己这条叉才是正统,无非是时运不济,成王败寇罢了。

好了,最后,为了保证对称性,我也依然总结以下硬分叉的几个特性,其实我想你们已经猜到是什么了:

  • 偶然性

所谓偶然性,就是硬分叉不是一定会出现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在以太坊分叉之后,由于分叉原因的特殊性以及其造成的巨大影响,后面大家做事都相对成熟和谨慎了很多,能够调和的事情在分叉前就大家商量投票者解决了,而不是等最后矛盾集中爆发,硬分叉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

  • 发散性

所谓发散性,就是硬分叉一旦出现,是无法收敛的,因为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是无法调和的,双方各持己见,最终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硬分叉在某种程度是对项目和社区都是一种伤害,应该尽量避免,所以啊,硬分叉的导火线,一定要扼杀于襁褓之中,千万不要任其发酵最终不可调和。

Mirror文章信息

Mirror原文:查看原文

作者地址:0xDbaf0D7d05D80E5722d7fccd97c3aa686ddBEa42

内容类型:application/json

应用名称:MirrorXYZ

内容摘要:R4F2aVldHvxb__Ckq5tzLp7T_41MYQHdQfNV1cp8HyE

原始内容摘要:TtVPTSQQ4HaZLTU6CoAhjiu51ZtupOuxJBl-nE5ogRk

区块高度:1683552

发布时间:2025-06-03 13:15:07